首頁 非遺文化 正文

寶雞非遺:岐山青銅器復仿制技藝

岐山是周王朝肇基之地,周文化的發(fā)祥地。周朝禮樂文明的確立和推行,將西周青銅禮器的鑄造和使用推向了鼎盛時期。自漢以來,在岐山的京當、青化、祝家莊、北郭等地曾出土了數(shù)以萬計的青銅器,如毛公鼎、天亡簋、大盂鼎、小盂鼎、號季子白盤等。因此,岐山被譽為“青銅器之鄉(xiāng)”。

岐山青銅器復仿制技藝

岐山青銅器復仿制技藝可分復制和仿制兩種。所謂復制,一般是指在文物原件上翻制模具,其大小、花紋、銘文等完全同原物一致。所謂仿制,是指對某些不能直接在原物上翻制模具的青銅文物,根據(jù)其照片、線圖、塑性仿制,使之與原物的大小、重量、表面顏色、殘舊程度一致,有條件的還要盡量使仿制品的質(zhì)地與原件一致,分辨不出真假。

古代青銅器的鑄造一般采用陶范鑄造法和失蠟鑄造法,近現(xiàn)代青銅器復仿制大多采用失蠟鑄造法。岐山青銅器復仿制從工藝上分為鑄造成型和鍛造成型,成型后再作色銹,其失蠟鑄造工藝大致為:

①模具(石膏)制造??捎貌仄吩鳛槟副痉剖嗄>?,無原件的可先根據(jù)照片、線圖,用泥土或石膏塑形,雕刻模型,然后再用石膏和硅橡膠翻制模具。

②熔模(蠟型)制造。包括用石膏模具壓制蠟型、修理蠟型、焊接澆制系統(tǒng)等三道工序。

③模殼制造。包括涂耐火涂料、脫蠟熔模、焙燒模殼三道工序。其涂耐火涂料要根據(jù)器物大小涂五到十層,每層要經(jīng)過涂料、撒沙、干燥、硬化、晾干等五道工序。

④化銅澆鑄。包括高溫化銅、用沙堆放模殼、澆鑄三道工序。

⑤清沙打磨。包括脫模殼、鋸澆帽口、清沙、打磨、拋光等五道工序。

⑥整形作色。包括用藥水浸泡、修補整形、批膩子、作色或做舊、打蠟做光澤等五道工序。此外,用作工藝品或禮品時還需包裝做標簽。

岐山青銅器復仿制品要求必須忠于藏品原狀。高標準的復制品,除保持外觀一致外,在材質(zhì)、重量、硬度、手感等方面也要求與原件基本相同。對藏品原件有殘缺而又需恢復原狀的復制品,必須有科學依據(jù),不能隨意創(chuàng)造或改變。

“岐山青銅器復仿制技藝”已列入寶雞市第二批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(資料來源:《寶雞市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圖典》)

首頁 關(guān)于我們 廣告服務(wù) 品牌合作 法律聲明 聯(lián)系我們

Copyright ? 2022 寶雞市文化和旅游局 All Rights Reserved.